-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12-01-11 来源:网络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3584 评论数:0
电话诈骗蔓延全国,公安机关公布12种诈骗手段,提醒市民防骗小心电话诈骗.
公安机关详细介绍了12种常见电话诈骗手段,广大群众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别轻易相信对方,如发现有诈骗嫌疑,应该立即报警。
“中奖、退税、刷卡”藏骗局
骗招1——给手机用户发“我是××省公证处的公证员××,恭喜你的手机或电话号码在××抽奖中了×等奖,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之类的短信。
支招:如果你的手机收到这类短信,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思考时间,想想自己是否将手机号码投入摇奖或参与过什么活动,如果没有,删除它,不要回复,更不要相信天上掉下的这个大奖。
骗招2——以××银行的名义,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费,消费的金额将于近期从您的账户中扣除。
支招:如果你收到类似的手机短信,再按短信里的电话打去询问,就会一步步栽进不法之徒设好的圈套里。所以,对这类疑骗信息不要理睬。
骗招3——打电话自称是国家税务局干部,帮您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事宜。
支招:如果你接到有人的,请不要相信这类谎言。
利用你的身边人实施诈骗
骗招4——有人打电话称,你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哭闹声音。
支招:如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冷静,先问问对方手中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对方所陈述的内容与孩子相符,尽快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查出事实真相。如果您所问的情况对方回答不上来或有误,那一定是有诈。
骗招5——有人打电话称,您的家人在某地生急病或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让您把钱打到××银行账号上。
支招:接到这类电话时,您一定要核实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话,以免不法之徒利用您对身边人的感情,实施诈骗。
“点歌、充值、退话费”骗你是真
骗招6——“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收听。”
支招:不要回拨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当你拨打收听时,那您的话费余额一定会直线下降。
骗招7——“我在外地出差,我的手机很快就没有话费了,麻烦你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与密码。”
支招:接到这样的电话或信息,一定要核对好对方的真实身份,不要为了心急帮朋友,不小心中了圈套。
骗招8——“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或联通)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了×××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支招:类似的电话接到后,您只要认真查看一下来电号码,就可识破骗局。
大玩捉迷藏引你入陷阱
骗招9——“低值充值卡出售,本公司与电信制卡部门联合推出移动、联通手机卡充值,100元面值的38元低价促销,诚招各地代理经销商。”
支招:如果你收到这样的信息,请不要被低价与利润所诱惑,因为不法之徒往往会利用这些诱饵骗你上当,遇事多问为什么,可不可能,最好向移动与联通的客户服务中心落实后,再加盟也来得及。
骗招10——如果您接到未知的电话号码,或响过两下就挂断的电话,一定要当心,不要随随便便回复。
支招:目前,在一部分0941、0951开头的号码中有一类是加值的付费电话,市民在接到这两个号码开头的电话或陌生来电时,一定要小心核对再行回复。
骗招11——如果您接到不熟悉的电话,对方自称为您好友,并让您猜其身份,请不要跟他捉迷藏了,直接问他是谁,如果是您的好友,简单核对一下就清楚了,您的朋友也不会责怪的,但却防止了上当受骗。
骗招12——对打着上级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旗号、要求您帮忙处理领导个人事务的电话。
支招:对这类电话,请多长一个心眼,不要急于付钱,待核实该人身份之后再帮忙也不迟。
曝光电话诈骗流程——盯上吉数号码“猜猜我是谁?”
警方介绍,犯罪分子多冒充受害人的亲戚、同学或朋友,通过套话骗取受害者的信任。一般诈骗流程是: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如受害者说“真的想不起”,犯罪嫌疑人就会说“你连我都忘了,那就算了”;如受害者“恍然大悟”说“哦你是某某”,嫌疑人就会顺着说“是呀,你终于想起来了”,然后就说近期要去看望对方,获得好感,次日或稍后两日编造在去的途中出车祸、遭绑架、嫖妓被抓或包二奶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者汇钱到指定的帐户。
这种诈骗主要诈骗公司老总、高级官员,或者随机拨打的某号码段电话号码或一些连号较多、吉数结尾的号码如888、666、168之类的手机持有人。
警方还介绍,电话诈骗的犯罪分子准备充分,精心编制固定操作流程。在实施诈骗活动前,犯罪分子都会充分收集受害人的资料,还对诈骗过程进行“彩排”。同时,骗子们分工明确,一般以3-5人为一个小团伙,专人负责打电话,专人负责诈骗帐号管理,专人负责现金的提取。每次诈骗数额在3000-30000元之间。
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取款,假如诈骗广州市民,一般拨打电话时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机在广州拨打。犯罪分子多来自于同一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