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26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村落故居

广州新村的来历

时间:2024-07-03 来源:伍伟潮 | 伍氏网文化部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2177 评论数:0

新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道辖内,东邻台冲村,南邻龙潭村,西邻大塘村,北邻七星岗及珠江。

新村,历史地名,始见于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元大德《南海志》,是广州地区第一条以新村命名的村庄。如今,单广州市区内,就有华侨新村、工人新村、建设新村、邮电新村等等无数个某某新村存在。

1.jpg

新村村名,传说始于南宋初,原是汉疍混居,沙冲以东,疍户,叫疍家寨,疍家寨前是避风塘及新村横渡,避风塘前,就是茫茫的南海溺谷湾了。沙冲以西,果基鱼塘田园台地,汉人氏族居住,梁地、刘巷、姚家庄、麦地等等地段多种叫法。南宋初,伍氏简氏两大家族迁来定居,始统一叫新村。

2.jpg

3.jpg

《顺德县志》说:“昔者五岭以南皆大海耳,渐为洲海,渐成乡井,民亦藩焉。”北宋,海水直抵广州今北京路和大德路路口的海山楼,北宋诗人陈去非有《雨中赋海山楼》一诗为证:“百尺阑干横海立,一坐襟袍与天开。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元大德《南海志》云广州:“熙宁初,即州东古城遗址,筑东城焉,广袤四里。继于子城之西,增筑西城,周十里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是为三城。为门十有七。东南、西南隅筑两翅,临海以卫城南居民,名曰鴈翅城。上有楼观,其东扁曰「番禺都会」,其西扁曰「南海胜观」。登楼一览,海山之胜,具在目前,亦一城壮观也。城之外,环之以濠,东自平海门侧,由海道入,环遶至城西金肃门外,通出海道。”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广州府二:引《图经志》:“嘉定四年,经略使陈岘于城东南西南,筑两翅临海,以卫城南。居民曰雁翅城。”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方典》第一千三百四卷广州府城池考也有这方面相同的记载。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广州府二还有:“官山,窑头,玉月丰湖,新村横渡,蒌渡,老鸦湖,水南北头,虫雷冈,西湖横渡,沙河”,等等广州地名的记载。

 

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知广州陈岘在文明路德政路交汇处筑雁翅城,“临海以卫。” 

宋末元初时的新村,海洋波涛直抵村前,而今日沧海桑田不见,海岸线退缩到番禺虎门之外。 

海水退去,相传,新村疍家于明初在避风塘前筑小围大围围海造地,迁居,之后称之为龙潭。相传,新村梁氏元末明初迁居赤岗后迁居车陂;姚氏于明初迁居天河簸箕村寺左;简氏于元末明初迁居小洲村;麦氏迁居南海;李氏迁居大塘咸鱼里;马氏迁居大塘马基。今时新村人有伍、黎、谭、钟、崔五大姓氏。伍氏,南宋初年间迁来,黎氏,元朝年间迁来,谭氏清初年间迁来,钟氏、崔氏明朝迁来。

新村,背靠七星冈,依据《名姓志》:“唐开元中羽士林福存建有草堂。”这就是说,早在唐朝,七星冈地区就有常人居住。七星岗,由风岗、马骝岗、臭坑岗、大岗、宝鸭岗、花岗、牛眠岗组成。相传,风岗,因岗顶石逢风吹而声大名为风岗。马骝岗,因岗顶巨石似马骝而名为马骝岗。臭坑岗,传说旧时春夏之交晚上常见鬼火、阴暗而常发腐臭,因而名叫臭坑岗,又传说与卢循烧广州,作大坑名“共冢”有关。大岗,不大。宝鸭岗,因岗底出金沙又形似宝鸭,而叫宝鸭岗。花岗,因岗上的红沙岩石一片一片而似叫花岗。牛眠岗,顾名思义;牛眠岗因岗脚有世界级的古海遗迹,1956年,广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岗,成为第一批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

 

听专家讲:据旧籍记载,现在海珠区新滘龙潭乡原名新村墩。东晋时,有农民起义领袖卢循自江浙水师南下,曾于新村墩驻扎并在“河南”建寨,史称“卢循故城”,卢循小字元龙,而追随其南下者,多为疍户<水上人家>,又称龙户,于是新村墩改名为“龙潭”。

这位专家肯定未到过实地调查研究,首先,是信仰与文化的不同,新村建北帝庙拜真武北帝;龙潭建娘玛庙拜海神娘娘。其次,新村墩,又名新村高墩,历史典籍有其记载,原是新村横渡渡口,由两块红沙岩组成,面积约二百平方米,现埋在新村南华大街内。与其说新村墩改名为“龙潭”,实际不如说新村疍户迁居新地叫“龙腾”,如龙飞腾,表示帝王兴起。

 

疍户,逐水而居,宋史乐《太平环宇记》卷一五七说:“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若居平陆,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业。”

相传,卢循泛海番禺寇广州,见七星冈有山溪水有台地因而可生活。《晋书卷五十七》云:“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宾属者乃五万余户。”唐刘恂撰《岭表录异》记载:“卢亭者。卢循昔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又记载:“载泉郎,即此州之夷户,亦曰游艇子,即卢循之余。晋末,卢循寇暴,为刘裕所灭,遗种叛逃,散居山海,至今种类尚繁。唐武德八年,都督王义童遣使招抚,得其首领周造、麦细陵等,并受骑都尉,令相统摄,不为寇盗。贞观十年,始输半课。其居止常在船上,兼结庐海畔,随时移徙,不常厥所。船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名曰了鸟船。”明朝黄佐《广东通志》中也写道:“蛋户者,以舟楫为宅、捕鱼为业或编篷濒水而居,谓之水栏,见水色则知有龙、故又曰龙戸、齐民则目为蛋家。晋时广州南岸、周旋六十余里、不宾服者五万余戸、皆蛮蛋雑居。自唐以来计丁输课于官、洪武初编戸、立里长、属河泊所、歳収渔课、然同姓婚配、无冠履礼、貌愚蠢、不谙文字、不自记年歳、此其异也。”

 

新村,70年前还有几间“蚝蛎垒壳为墙”的屋呢,还有老人以此蚝壳为药引的,至今找个旧时一样巨大的蚝壳也困难,更没有“蚝蛎垒壳为墙”的屋了。

 

新村,50年前还是鱼塘果基一派田园风光的村庄,村中心有两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榕树, 榕树外的鱼塘边又有一棵高大的凤凰树,相映成翠,每到仲夏时候, 凤凰花开,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便会在此写生,此地也是村民乘凉避暑的集中地,也是海外游子对故土眷恋的标志地,是生于此一抹不掉的乡愁。

 

新村,经过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冲击和改革开放建设,翻天覆地,由农村变为城中村,农民变为居民,唯不变的是植根于心底的传统文化, 是1979年广州地区第一个敲起锣鼓端午恢复龙舟的村庄,近年来,又修旧如旧重修了多间历史建筑物,如祠堂、庙宇、私熟等等,其中,遣留文焕公《始祖》大祠堂里的柱为“鸭屎石”,被依此为明代建筑材料。难得一见百多年前的广绣金丝线胜寿无彊长横额和银丝线腾龙戏珠大旗,也重见天日,上报亮相,招来相关部门请求进馆保护。

 

伍氏,《番禺河南小志》卷八人物有记载:“伍震子先世南雄人宋季来迁羊城后徙番禺河南桂林里震子以学行称于时潜德弗耀生子穗孙元福建都元帅府都事孙桂芳元江西赣州路瑞金县尹曾孙常卓有学行名著乡邑伍氏代生贤才世袭珪组其所積厚矣。”

《灵山伍氏族谱》记载:“四十九世諱詮智字开宗号元长园墨公之长子也母氏趙厥配氏譚生一子諱言实。

公少慧性孝能文徽宗朝以廕補留守节察判官高宗南渡正位南京还元祐党籍復元符官爵先帝有功诸臣起復加秩公为园墨冢子以父有勤王功寻蒙特恩官拜淮南路经略宣抚副使催诣行在供职公以亲才辞不就所谓养亲不以三分易者非公也耶耶公可谓纯孝者也。

公生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二月十五日卯时终于绍兴二十二年壬申二月二十八日卯时寿62岁。

妣生于元祐八年(1093年)癸酉二月二日酉时终于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公元1156年)二月二十九日寅时与公合葬新村白山前。

四十九世諱评智字全宗号平示园墨公之次子也母氏谢厥配钟氏生二子长諱念二次諱念四公偕妣生殁失传公之子孙别迁沙贝窑头新村花山鹭江客村开族矣。

四十九世諱恒智字顺宗号三崇园墨公之季子也母氏谢厥配新村梁氏生一子諱言忠。”

《岭南伍氏圔族总族》卷一记载:“五十一世文焕字怡斋明旌表義士崇祀乡贤祠。”

 

从上所述,如果依据《琴轩集》和《灵山伍氏族谱》记载的人物来说,《番禺河南小志》卷八人物记载广州河南“伍氏代生贤才世袭珪组其所積厚矣”是经得起考验的。 

如果依据《岭南伍氏圔族总族》和《灵山伍氏族谱》记载:五十四世伍震子,是五十一世伍文焕宗侄孙,伍文焕新村始祖也。 

如果依据《岭南伍氏圔族总族》卷一记载:四十九世詮智,五十一世文焕明旌表義士崇祀乡贤祠。来推敲,传说新村村名来历,始于南宋初,可为佐证。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文章评论

    还可以输入120字

    请登录后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 {{item.userName}}:{{item.contents}}

      {{item.add_time}} 回复{{item.commentCount}} {{item.praiseCount}}

      • {{p.userName}} {{p.replyUser !=""?"回复"+p.replyUser:""}}:{{p.replyContent}}

        {{p.add_time}} 回复 {{p.praiseCount}}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