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伍氏遗迹

关于伍明伍奢冢地域录

时间:2023-05-24 来源:中华伍氏网文化部 | 伍伟潮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2524 评论数:0

《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颇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蠕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竹书纪年》夏王帝相:“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征淮夷。”

《竹书纪年》周宣王:“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

《周书·周官》:“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周书·费誓》:“徂兹淮夷、徐戎并兴。”

《左传》僖公十三年:“夏,会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左传》襄公元年:“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

《春秋》昭公四年:“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楚子执徐子。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左传》昭公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

《左传》昭公八年:“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宋戴恶会之。冬十一月壬午,灭陈。”

 

《左传》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

《左传》昭二十七年:“季氏甚得其民,淮夷与之。”

《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子使徐人执掩余……取于城父与胡田以与之……楚沈尹戌帅师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处之。”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秋,吴人侵楚,伐夷,侵潜、六。”

《虢仲盨盖》铭文:“虢中仲以王南征,伐南淮夷,在成周,乍旅盨,兹盨友十又二。”

《后汉书志郡国二》:“〖城父〗故属沛,春秋时曰夷。有章华台。”

《水经注》卷三十:“县故焦夷之地,《春秋左传?昭公九年》,‘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矣。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夷田。’杜预曰: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实之者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九:“春秋时陈国之谯邑。六国时属楚。秦为砀郡地。汉为谯县,属沛郡。 《左传》曰: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

《至颍州访故老》宋代李曾伯记载:“去汴五百里,通淮十八村。荒原王翦骨,废井伍奢魂。旧筑河南坞,新城塞北屯。百年上遗爱在, 六一故碑存。”

2.png

(图一井)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八百二十九卷》曰:“五名沟 在州北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相传伍奢为太子建相,日开此沟以泄淹水,至今西北犹赖此沟得免水患,目母猪港南直流七十里,无少曲折,至入旧黄河处,地势益低,自上注下几数仞,声如擂鼓,又名响鼓沟云。”

《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九说:“伍名沟【在阜阳县北三十里相传楚伍奢所开自母猪港南直流七十里入小黄河自上注下地势相去几数仞声如擂鼔又名响鼓沟】”

明正德《颍州志》卷之一载:“北茨河。在州北乡,无源。自全沟水南流渐大,依三塔,西通波店,出黑风沟口,趋乾窝寺傍下流,西南至石羊铺,此入旧黄河。母猪港。在州北八十里淝河之南,自西而东戣四十里。首三塔,尾小桥,沟港、南北大坡,畎滄之水悉集,东达淝河,泛则通舟。”

明正德《颍州志》卷之一·山川陂塘附:“伍明沟,在州北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相传,伍奢为楚相日,开此沟以洩潦水,以利其家。至今北乡西半犹赖此沟,得减水患。”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035.jpg

(图二寺)

明正德《颍州志》卷六:“伍名铺,在州北三十里,沟西有赡铺地十亩。”

 道光《阜阳县志》卷六学校志:“清嘉庆八年(1803)时,监生郑起福于伍明寺侧创修讲堂名“稡经义学”,有学舍十间。后伍明寺住持僧明远,亦捐地一顷五十七亩,于义学旁建立书斋,以每年的地租聘请老师训教童蒙,因名“童蒙义学”。 ”

1987年《阜阳地区名胜古迹》载:“伍员故居就在伍明。伍明集西首处有一处叫作伍明寺的庙宇,相传曾是伍子胥的故居。 后人在他居住的地方修筑庙寺以祭,称伍名寺。”

《阜阳县志》第二十三章:“伍明义塾:位于伍明寺之右侧,由监生郑起福捐地342亩、郑允捐地110亩、寺僧明远捐地157亩兴办。有讲堂、学舍、书斋40余间。”

 

关于伍奢冢的记载:

魏《水经注》卷三十:“夏淝水自县又东迳思善县之故城南汉章帝章和三年分城父立夏淝水又东为高陂。”

唐《元和郡县志》:“城父县 春秋时陈国之夷邑亦名城父汉为城父县属沛郡后汉属汝南郡晋属谯郡宋志阙而有浚仪县隋开皇十八年以重名复改为城父属亳州。”

唐《元和郡县志》卷七城父县:“高陂,南五十六里。周回四十三里,多鱼蚌菱芡之利。”

唐《伍子胥变文》记载:“子胥寻觅父兄骸不得,立树乃作父兄,于今见在亳州境内东南一面廿里有余,后世莫知,今城父县是也”。

宋《太平环宇记》记载:“伍奢冢。在县西南一里。《春秋?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处太子建于城父,伍奢傅之,后无罪而死,招魂以葬。今有庙存。”

明正德《颍州志·陵墓》载:“伍奢冢一在州城东岳庙后,尝有伐而窃砖石者辄灾,遂复送寘故处。相传埋剑塚中,傍有水池,间年出一怪鱼,冒而触之则杀人,以是塚虽陷露,无敢犯者。一在北乡母猪港南,去古城六十里,土人惟呼为子胥墓。盖子胥以父命奔吴,后相吴,入楚而鞭平王之尸,故其名显而远传。按西晋《地理志》载, 楚平王处太子建于城父,伍奢傅之,其后奢被馋,平王杀之,二塚皆奢及祖坟云。”

清《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九:“伍奢墓【在阜阳县东二里又一在亳州东南寰宇记伍奢墓在城父县西南一里】”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132.jpg

(图三庙)

《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九:“水经注夏淝水上承沙扎于城父县右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又东迳思善县之故城又东为高陂。”

《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九:“高陂【在亳州东南水经注夏淝水东迳思善县之故城南又东为高陂元和郡县志陂在城父县南五十六里周四十三里多鱼蚌茭芡之利】”

《利辛县志》:“1953年,1955年当地农民取土时发现墓道二处,未行发掘。”1953年群众于冢南侧挖基,在五尺多深处,发现一墓道, 1955年群众于冢西侧使土,又发现一墓道,与南侧相同,后经上级制止均封存,墓室没动。

亳州市《文博单位名录》单位名称:伍奢冢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一汉。公布日期:2004年10月28日。级别:省级。详细地点:利辛县孙庙乡庙李自然村北500米,老母猪港南岸。保护范围:遣址东西350米,南北30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至老母猪港南岸,向南330米。向西至壕沟向东380米。使用单位:县文物事业管理所。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544.jpg

(图四遗址)

 

关于阴阳城遗址的记载:

《左传》昭公六年:“徐仪楚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泄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

《左传》昭公十二年:“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春秋》昭公十三年:“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杀其君虔于乾溪。”

亳州市《文博单位名录》单位名称:阴阳城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周一东汉。公布日期:2012年12月26日。级别:省级。详细地点:利辛县汝集镇东李行政村东李自然村东侧西淝河两岸。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500米,南北各1000米。建设控制地带:使用单位:县文物事业管理所。

阴阳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汝集镇东北7公里,是东周至汉代时期的古遗址。阴阳城跨西淝河两岸,又名乾溪,一期发掘汉代水井一个,出土有陶罐、陶纺轮、陶珠、陶马、陶井圈、瓦片等和陶器残片12000汉代文物,在二批三批发掘出西周晚期东周早期青铜礼器和食器,13‘5公斤变体窃曲纹鼎、4’6公斤蘷龙纹簠和4‘5公斤夔凤纹簠等,其中变体窃曲纹鼎有铭文。阴阳城遗址2013年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340.jpg

(图五遗址)

 

从历史文献《尚书》《左传》《竹书纪年》记载得知,淮北这一地区历史厚重,四千多年前,淮夷在这一方水土生活,夏王帝相,居商丘,征伐淮夷。公元前623年,楚国伐陈,遂取焦夷,占领这片土地,到楚灵王时代,加速东进征伐占领。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323.jpg

(图六战)

伍明,西南直线距离胡国约十公里,北直线距离城父约三十公里、直线距离乾溪阴阳城遗址约20公里,在胡国与伍奢冢乾溪城之间,处在茨河与淝河支流老母猪港河汇合处。乾溪阴阳城遗址直线距离伍奢冢约7公里,老母猪港河环绕伍奢冢。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252.jpg

(图七河)

封建时代,土地权属国有制与私有制。

伍奢冢凭什么在淮北之地?

《左传》记载得知,公元前533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

用鬼谷子“反以观往,覆以验来。”进行分析,《水经注》记载:“伍举授许夷田。”这可能和楚灵王乾溪城有关,又或因传说伍奢伍子胥在夷城父戌边,所以,伍举授许夷田,在夷城父与胡国之间,汝水下淝水与芡河交汇处,建起家园。这个家园建于公元前533年左右, 这个家园就是伍明,有物证伍奢井、伍名寺、伍奢冢、阴阳城遗址城父遗址伍员庄堌和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的记载,还有一代传一代不灭的传说。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215.jpg

(图庄堌)

此地保存的历史文脉,烙印着伍氏光辉的遗迹,凝聚着伍氏优秀文明成就,承载着文献的记录和人们的记忆。历史地理皆绝学,而实物史料校正文献记载的真实虚伪,补充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与缺失。“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顷国之力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方兴末艾,“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同样,伍氏文物和伍氏文化遗产承载着伍氏族人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伍氏文物和伍氏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伍子胥之后裔这一代人的义务和责任,冥冥中早已经注定,不是机遇而是挑战,不负年华,不辱使命,让伍氏文物和伍氏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是伍子胥之后裔称谓理所当然的担当!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文章评论

    还可以输入120字

    请登录后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 {{item.userName}}:{{item.contents}}

      {{item.add_time}} 回复{{item.commentCount}} {{item.praiseCount}}

      • {{p.userName}} {{p.replyUser !=""?"回复"+p.replyUser:""}}:{{p.replyContent}}

        {{p.add_time}} 回复 {{p.praiseCount}}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