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22-11-18 来源:伍爱辉 | 湛江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2161 评论数:0
伍珉,北宋汴梁人,宣和六年进士,南恩州知军州事、岭南十三将之一、同平章事、勅封上柱国,广东柱国房(绿围房)入粤始祖。卒葬阳江市阳东区象山。 因伍珉于阳江任职时间不长,又为谪官,故方志所载不多,事迹莫详,后人知之甚少。兹发表粗浅看法,请方家指正,以期抛砖引玉。 一、“伍珉”与“伍氓”考辨。 清翰林院编修、云南广西典试官伍铨萃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的《岭南伍氏合族总谱》、明修《绿围伍氏族谱》、位于阳东象山的伍珉墓经多次修缮碑文等,名字均署“伍氓”。查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光绪《广州府志》、道光《阳江县志》、道光《新会县志》、《新宁县志》等方志资料,名字均署“伍珉”。【见图1、图2】 伍珉与伍氓同属一人。依方志所载,取“伍珉”一名。“珉”与“氓”字之差,当属传抄讹误。 (△图1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十一·寓贤P829 ) (△图2道光二年《阳江县志》卷四·官师志·文职P4 )
二、伍珉官职考辨。
检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十一·寓贤 载【见图1】:
伍珉,梁人,宣和六年进士。高宗朝官至平章事、上柱国,因抗疏忤旨,谪岭南第十三将,镇南恩州。
乾隆十一年《阳江县志》卷四·吏治志·文职P145,道光二年《阳江县志》卷四·官师志·文职P4【见图2】,均载:伍珉,新会人,南恩州知军州事。
据《岭南伍氏合族总谱》、《绿围伍氏族谱》载,伍珉,河南省汴梁人(今河南开封人),官历任殿前校尉同平章事,敕封上柱国(一种荣誉称号),后因抗疏忤旨,谪岭南南恩州(今阳江),剑判朝臣以诗赠之曰:“昔日咨牛喘,今朝论灾祥。赤心扶社稷,忤旨谪南乡。”至高宗昭兴间,因平黎有功,敕上柱国为十三将之一,镇守南恩州。公得敕封诏书而喜,因咏曰:“报效八千里,勤王百战身。血流青草脚,汗滴绿杨根。观日思明主,看云忆老亲。不逢贤父母,谁识而殷勤。”
1、平章事考。“平章事”(《岭南伍氏合族总谱》《绿围伍氏族谱》均误写“平章使”)一名源于唐朝。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参加议政的起初自然是三省长官,但国君为了广泛延揽人才参与朝政,同时也为了避免宰相年龄结构的老化,于是也对一些资历较浅又取得皇帝信任的官员,以特别名义和头衔给他们以参政的机会。这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的出现。贞观八年(634)尚书仆射李靖以足疾上表要求辞职,太宗不允,下诏“疾小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见《新唐书·百官志》】,此为用“同平章事”名号之始。平有治、定的意思。章,别也,明也。平章即辨别而章明,即指议论、辨别、裁决政事要公平、明著。到高宗时“同平章事”和“同三品”都成了宰相的官衔。
宋代行政体制基本沿袭唐制,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与枢密院,两署对掌全国军政大权,是名义上的真宰相。中书即中书门下的简称,是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北宋前期,中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其职权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宋史纪事本末》卷二·收兵权】。
伍珉任宋“同平章事”一职,客观上是存在。
2、知军州事考。据乾隆、道光《阳江县志》所列,宋代南恩州所设州官,按职务从高至低是:知军州事、通判、推官、录事、司法、司理、监兵、警盗、幕中、市征、监差、教授,知军州事应该是时南恩州主官。“知军”,宋代官名。军的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全称“权知军州事”(意谓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知军实际是宋朝时以朝臣身份任知州,并掌管当地军队。从这个意义上看,伍珉被贬至南恩州,任南恩州知军州事即知州,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十三将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一:“(元丰四年)东南诸路团结诸军为十三将:淮南东路第一,西路第二,两浙西路第三,东路第四,江南东路第五,西路第六,荆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州准备广西应援军第九,福建路第十,广南东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东南十三将的编制一直延续至南宋,为“州兵马都监”。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都监之总名为兵马都监,其统辖一路者,为路分都监;统辖一州一府者,为州府都监。”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一三》:“宋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
元丰四年(1081)宋所设的“兵马都监”有路分、州分,“十三将”属“州兵马都监”。职权掌本州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与知军州事职权基本相同,伍珉应是一官两职。故伍珉为“岭南第十三将”官职无误,正确表述为“第十一将”或“十三将之一”。
三、伍珉“进士”考辨。
光绪《广州府志》载:李乔木,字楹楚,汴梁人。丰姿俊伟,博学强记,善诗文,登建炎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廉明忠直,朝野推重,因抗疏忤权奸,谪岭南。适琼黎叛,朝议乔木才猷可托专间,诏复原职,往征平之。不妄戮一人,被俘士女悉还亲属。凯旋复命,经南恩州,卒。御葬州曰官山。其子玖领省解,奉母伍氏侨居新宁,遂占籍焉至今,会、宁间多其子孙,代有表著,衣冠称盛云。
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到,李乔木为伍珉女婿,两人均是北宋进士。李乔木于海南平黎凯旋,经南恩州适岳父伍珉卒于任上,奉旨葬岳父于象山。不久,李乔木亦病故,御葬于纱帽山(今官山)。伍珉两子尚幼,妣麦氏夫人携二子、女儿及外孙占籍新宁斗洞文章里。《宋史》等官修正史没有记载他们的生平,《宋登科记考》也未收录功名,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文献中看到相关记载。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二八·古迹 载【见图3】:
(△图3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二八·古迹 )
“宋李乔木墓,在阳江县东二十里官山。乔木,汴梁人,官尚书,征黎经南恩州,卒,因葬此。”
这里明确提及李乔木墓地的所在。乾隆十一年《阳江县志》、道光二年《阳江县志》所载内容与《阮通志》基本相同。《广州人物志·列传三》、郭棐《粤大记》卷十五P45,道光二十一年《新会县志》卷八·人物上,在介绍南宋末年抗元义士伍隆起的生平时也提及【见图4】:
“伍隆起,三世仕宋,高祖珉高宗朝为岭南第十三将,守南恩州,卒于官。子朝凯居文章里(今隶新会),生子之才,阳春县尉。之才生天麟,授龙井场提干。天麟生隆起,值帝昺至崖山,隆起以三世受禄,愿以死报。于是率乡民为义兵捍卫,且贡米七百石。”
( △图4道光二十一年《新会县志》卷八·人物上P3 )
伍隆起的事迹及坟墓在《万姓统谱》《广东新语》《岭南杂记》等中也均有所载,这些事迹均可与前面关于伍珉的记载相互印证。伍珉、李乔木都曾登进士第,但他们并非本地人,于是《广州府志》的《选举表》未将他们收录,这可能就是《宋进士登科录》《宋登科记考》搜集资料时遗漏了此二人的原因。
四、《陈献章集》反映出伍珉的真实信息。
伍珉的后人伍光宇与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交好,陈献章曾给伍光宇家族族谱作过序。像陈献章这样的士大夫,给他人家谱作序自然是非常谨慎的。他在《汤氏族谱序》中就曾说:
“家之谱,国之史也。本始必正,远迩必明,同异必审,卑而不援高,微而不附彰,不以贵易亲,不以文覆愆,良谱也。莫不有家也,小大异焉;莫不有世也,升降异焉。自吾之世,推而上之,缺其不可知者,存其可知者,良谱也。世假谱以存者也,谱存之家,是名世家。修谱者,不知世之重也,援焉以为重,无实而借之词,吾不欲观也。”
可见,陈献章认为当时的家族修家谱,必须要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不粉饰不掩盖,如实记录传承关系,这样的家谱才能算是良谱、信谱。因此,从陈献章的文集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关于伍珉的真实信息。他在《绿围伍氏族谱序》中写道:
“伍氏系出汴梁,先世有仕宋为岭南第十三将,卒于官,遗其二子,新会遂有绿围之伍,曰朝佐,曰朝恺,今为绿围始迁之祖。而氓又始迁之祖所自出,所谓第十三将者是也,氓以上世次莫详,今断自可知以氓为第一世,自氓而下,或隐或仕,垂三四百年。”【见《陈献章集》】
从上面的序文中不难看出,《绿围伍氏族谱》编纂者的求实态度,应该是符合陈献章为家谱作序的原则的;而且,陈献章在为《绿围伍氏族谱》编纂作序溯源时,没有攀龙附凤,以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自己的始祖,因“氓以上世次莫详”,只追溯到北宋时期,这种做法可以说是较为妥帖的。
五、伍珉葬于阳东象山。
伍珉墓,座落在阳东区北惯村西两公里象山山麓处【见图5】,座北向南与北津港遥相对峙,东向尖山,西向报平村,景色甚好。全墓总面积214平方米。墓首坟堂149平方米宽,灰沙结构,石灰批荡。坟堂里正中竖有青石碑,碑高1.57米,宽1.35米。碑面直行阴刻楷书,左署“宋时奉旨御葬座癸丑之原”,中署“宋上柱国镇守南恩州将军毓圣公之墓”,左下署“宋高宗绍兴年间葬,清道光重修,民国廿四年又重修,公元一九八七年重修”。墓左右有对碑柱。周边以泛红色石米批荡,其上有石雕短小屋檐。遥望是一座巍峨白色坟墓。这就是皇帝下圣旨御葬的宋南恩州将军毓圣公之墓。伍珉字毓圣,台山人氏。宋同平章事,勅封上柱国,谪南恩州知军
( △图5座落于阳江市阳东区象山山麓的宋将伍珉墓 )
州事、岭南十三将之一。远征南蛮时,在阳江战死,宋高宗
赵构皇帝因其战功显赫,下圣旨御葬于此。【见图1】。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十一·寓贤录:“伍珉,因抗疏忤旨,谪岭南第十三将,镇南恩州。未几,卒于官。其婿尚书李乔木为卜葬于新会德行都十里坪。”文中“新会德行都十里坪”即今阳江市阳东区。
综上可知,伍珉的事迹基本是真实可信的。他是宋代汴梁人,宣和六年进士,官殿前校尉同平章事,谪南恩州知军州事、岭南十三将之一,勅封上柱国。广东柱国房(绿围房)入粤始祖。
参考文献:
1.阮元,道光《广东通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5
2.戴肇辰,苏佩训,光绪《广州府志》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
社,1966
3.郭棐《粤大记》
4.乾隆十一年《阳江县志》,道光二年《阳江县志》
5.龚延明《宋登科记考》
6.黄佐《广州人物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济南:齐鲁书
社,1995
7.陈献章,《陈献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8.陆睿,《〈宋登科记考〉拾补二则》,天中学刊,2015.6
9.《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10.《新唐书》《广东新语》《岭南杂记》
11.《台山县志·人物志》《崖山志》《新宁县志》
12.伍铨萃《岭南伍氏合族总谱》、《绿围伍氏族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