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16-02-15 来源:合肥晚报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4466 评论数:0
伍明镇水沟边古砖瓦俯拾皆是
伍明镇上8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
伍子胥
知道伍子胥的人很多,在司马迁《史记》专门有一篇伍子胥传:他将楚平王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三百,打破了有史以来帝王是上天所封不可侵犯的神话;还有他为过含山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也为众人所知。但对伍子胥曾在阜阳伍明镇屯兵驻防却知之甚少,相传这里还是伍子胥的出生地……
荡然无存的伍子胥故居
伍明镇位于阜阳城北17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当地人告诉我们,伍子胥存在的遗址基本都在镇政府周围,当年这些地方就是伍子胥屯兵驻防的地方,属于楚国的北部边疆。因城镇建设的需要,伍子胥故居遗址、伍明寺、七十二眼井及二十四口饮马池中的有些遗迹已经不存在了。
在当地人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原镇粮站。在镇粮站后院一处房屋后,保存有七十二眼井之一的一口古井。这口古井夹在两间房屋山墙处,井口处全部用水泥重新垒砌的,仅能从井壁上看到青绿色的古砖。当地人相传,这七十二眼井全部是相通的,并且还与阜涡河水相通。
世代在此居住的村民郑顶志说, 2001年7月份,日本一民间旅游团曾专门前来观看伍明镇的“七十二眼井”、“二十四口饮马池”、伍明寺遗址等地。他指着镇粮站一排房屋说,这里最早是伍子胥父子居住的房屋,伍尚与父亲伍奢被楚平王杀死,伍员带太子逃奔他国,房屋才逐渐荒芜。后人为纪念伍子胥父子,便在此处建了一座寺庙,叫伍名寺。解放前还有几间,但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
在镇粮站北院还有一棵800多年的银杏树。史载,春秋时期,此处为名将伍子胥的庸碌园,伍子胥父子相继遇害后,当地人为示纪念,称此地为伍名府(伍子胥的号)。后在庄园上建寺庙一处,史称伍名寺。明末清初兴集时,取谐音称伍明铺,伍名寺改为伍明寺,重修庙宇塑伍氏父子像、火神像、十八罗汉像等,房屋近百间,占地数十亩。当时寺内住持伍氏后代,在伍明寺的寺后栽下此棵银杏树。一直到解放前夕,寺院香火旺盛,银杏树又高又大,胸围三个大汉才可合抱,枝繁叶茂。十几里外都能看到,成为当地一景。该树历经坎坷,曾遭雷击损伤,后又被人为火烧,使树干中心木质逐渐朽空,枝条大部分已枯死,仅有一侧枝仍顽强生长,其老残不屈之态,令人敬畏。
当年伍子胥故居以及伍名寺早已荡然无存,存在的仅仅是流传在百姓口头上的故事。
伍明镇因伍子胥得名
伍明镇建于何时,因何而得名。凡是伍明镇的人都能说出一二。伍明镇是阜阳最古老的六大集镇之一。据《阜阳县志》载:“伍明镇,位于阜阳县北部,紧靠阜涡公路,集市人口以郑、李两姓最多。伍明因境内有伍明寺得名。相传,春秋时楚太傅伍奢曾住于此。后乡人感伍奢一家忠烈,在伍氏家宅上建庙纪念,称伍名寺。西汉时已成为较大集市,称伍名店。明清两代,官府皆在此设仓廒和驿站。清代,改称伍名集,后演为伍明集。”
据《阜阳县集镇小志》载:“伍明集是个古老的地方。春秋时代,这里是伍子胥的家园。伍子胥父亲伍奢带领家乡人挖沟排水,人们便给这条沟取名伍名沟。后人为纪念伍氏父子,在其家宅上立祠,叫伍名寺。明代,此处称伍名店、伍名铺。清时兴集,称伍名集,后称伍明集。古迹有伍明寺遗址,其址现有一眼古井,水清澈甘甜,泡茶清香浓郁。还有一株古老的银杏树,苍劲挺拔,年年硕果累累。”
《阜南县志·古遗址》载:“焦邑城址,位于阜南县城23公里焦陂镇东1公里,楚大夫伍举食邑。”伍举,曾封于椒,又名椒举,是楚国名相。伍子胥的爷爷伍举是一个敢于直谏的官员。楚庄王即位三年不理国事,他冒死谏楚庄王,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鸣惊人”的成语。
伍举的儿子伍奢也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伍举死后,楚平王为嘉奖他敢于直谏的美德,封其子伍奢于连,号为连公。伍奢在治连期间,克己奉公,后被调往城父(今亳州市南)辅佐太子建,却遭到太子少傅费无忌的嫉妒。费无忌长于阿谀奉承,在平王面前诬陷他和太子建在城父操练兵马,暗结齐晋,有谋反之心。平王大怒,随召伍奢问罪。伍奢当着平王的面,直言不讳地说,“大王轻信奸佞费无忌之言,纳子妇为妻,已耻笑于天下,今又信费无忌之言,陷害忠良,楚国危矣!”平王闻听恼羞成怒,便杀害了伍奢。伍奢被平王杀害后,尸体运回葬于此处。至今伍明集东北还有叫伍奢冢的地方。
伍员为逃避父亲的牵连,经宋国、郑国、晋国,到了吴国。吴王拜伍员为将,联合唐、蔡,攻破楚都。伍员扒开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一边鞭打平王尸体一边气愤地说:“我家世代先祖都是忠心耿耿对待楚国,你却听信小人之言,害我家破人亡,今天我要让你暴露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你倒行逆施的报应。”
史书记载,伍子胥,生不详,卒于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明镇历史上是伍子胥的屯兵驻防之地,因为伍明镇内有不少都带营的村委会和村子,如前郑营、后郑营、洼李营、于营……这么多带营的村子或许与古时候伍子胥在此屯兵有关。”当地人告诉我们。伍明镇历史上曾称伍明区,其中包括店集乡、苏集乡。据当地居民戴继奎介绍,伍子胥的故居在伍明镇是无可争议的。因为伍子胥当年与太子建在城父戍守边疆时,在此设有大量兵营。伍子胥在边疆居住多年也是事实,现在当地的黑风沟、吴沟、仁沟、长流沟和只有部分残留的运粮河就是伍子胥当年屯粮时所开挖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店集附近的运粮河渐渐就被分割填垫起来了。原来的航拍照片上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运粮河。这条河在地图上与阜阳境内的乌江实为一体,系黑茨河支流,从颍上县的江口集入颍河。
当地百姓认为,这72眼古井是伍子胥在此屯兵驻防时挖掘的,是将士用来饮水做饭的。相传楚平王将伍子胥父亲伍奢及哥哥伍尚斩首后,家乡百姓得知伍氏父子遇难,无不悲痛哀伤。百姓们不远千里,将伍氏父子的尸体运回家乡伍明,竖碑修墓祭之。据说,伍奢父子墓遗址在阜阳店集街的一栋居民楼下。上个世纪80年代,这户人家建楼挖根基时,曾发现伍奢墓碑文。后来,在屋后面不知道流落哪里去了。
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感叹,店集是有一个2000多年的老集,伍子胥曾在此屯兵驻防。历代文物层出不穷,古砖古瓦俯拾皆是。这里地底下长石块也很多,一层一层的,都是不同朝代的街道石板,不知下面还埋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伍子胥真的曾住伍明
至于伍子胥在伍明镇一带居住过没有,阜阳市志办原主任刘奕云认为有可能。当时的伍奢保太子建守边疆,而楚国北部边疆就在亳州城父、伍明镇一带,伍子胥也必定随父亲一起前来守卫。
研究古代史的学者张少安也认为,伍子胥在伍明镇守卫边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时太子建与伍子胥兄弟跑到亳州城父守卫,一般情况下,作为太子殿下,行宫不可能设在敌对国家的最前线,只可能远离一些。而伍明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前沿阵地,伍子胥作为一员战将,只有他才可能在伍明这一带与兵士驻防。而亳州城父离伍明很近,加之伍明也是楚国的西北部边界重镇,伍子胥在这一带巡视驻防是可能的。虽然伍明北涡阳楚店也是楚国北疆,但春秋战国疆域很不好划定,也许涡阳楚店当时还不属于楚国,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代最明显。
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历史资料与地理等方面分析,城父及伍明镇在古时位于吴楚交界争夺地,因为伍明在春秋时候有一条沙河,也称濮水(现在朝北移称涡河)。在伍明西北则是宋国疆域,在伍明南部则是吴国疆域。公元前530年,楚派兵包围徐国,以威胁吴国,楚灵王亲临乾溪(今安徽亳州境内)坐镇指挥。杜预注“乾溪在谯国城父县南,楚东境”。从现在地理位置考查,西淝河北岸自管台子到亳州城父南有一条大沟叫乾溪沟,西淝河南岸自管台子到王人乡南储寨有一条小沟,也称乾溪沟。春秋晚期吴楚交争纷烈,双方竭力争夺徐、陈、蔡、州来等国。乾溪地方属吴楚接合部,楚国北拒宋、郑,东防吴国,常陈兵于淝淮之间,于西淝河乾溪入口处筑城屯兵,攻守咸宜,实为战略要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楚灵王在州来(今淮南凤台)与吴国决战,曾临时驻防在颍尾、乾溪这两个地方,而位于这两地中间交界之地的伍明镇势必也是大军驻防范围。而伍子胥父子在楚国遭迫害是公元前522年。也就是说在这七八年时间里,伍子胥一直驻防在伍明这处战略要地。伍明一直是吴国西进的重要战略障碍。而州来、颍尾在公元前519年曾被吴国攻克,楚国一直退到鸡父(今安徽金寨县),在鸡父又被吴国打败,将帮助楚国打吴国的胡子国君、沈子国君俘虏。然而,因伍明屯军及乾溪城池离沙河水岸有一段距离,吴国未能攻克。不过,那时候伍子胥已逃离楚国。一直到战国时代,伍明仍属楚国所有。
“伍子胥是春秋名将,是伍明人民的骄傲。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一定出生在伍明镇,但伍子胥在伍明镇住过还是确信的。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一定的历史根源,伍明镇不可能有这么多关于伍子胥的传说。”伍明镇政府相关人员告诉我们。为此,伍明镇已把伍子胥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做,已经规划好20余亩土地,建成“子胥公园”,现在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