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23-10-20 来源:中华伍氏网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888 评论数:0
一九九三年以前,我陆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并荣幸地出席了中国科协、冶金部等部门在安徽、柳州等地召开的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作了主题演示讲解。同在贵州铝厂上班的同学,经常向我发问?大家都从事基本相同的专业技术工作,你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的论文呢?听了大家的疑问,我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写论文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告诉了他们。当今社会是个大数据,网络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些教授、研究生、大学生为了评职称或通过毕业考试等,喜欢走捷径在网上抄写,不但搞得声名狼籍,还提高不了专业水平,有些同行确实对如何写好一篇专业论文有些力不从心,联想到此,感到有必要把“怎么写好科学技术专业论文”这个内容写出来,把一些有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力争抛砖引玉,有所收获,共同进步,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引进工程开眼界
一九七九年,按照中央“六五计划”,国家从日本、德国、法国等十个国家引进了重点成套160VA预焙阳极电解槽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八万吨电解铝项目,也是中国铝工业史上第一个成套先进技术引进的工程项目。中央根据贵州铝土矿藏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支持贵州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全国八大铝厂中,首先选中贵州铝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让贵铝走捷径,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发展做大的道路,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铝工业技术最先进的铝厂,从而推动中国铝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九八O年初,我荣幸地被厂部抽调,参加八万吨电解铝引进工程的有关工作。跟随厂部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各工种专业技术人员,在贵州省八鸽岩宾馆听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介绍生产、工艺、规模、产能、设备性能、操作技术、自动化程度、维护保养、数据采集等等,学习审核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八O年十月,在贵州铝厂东片区,八万吨电解铝引进工程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破土动工,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修建、厂房建设、设备进场安装、调整、试运转、试生产,到八二年成功试产,平稳运行生产出了新产品。在这四年紧张而难忘的奋战过程中,让我收获巨大,受益匪浅。
四年的紧张工作期间,我的精神状态非常亢奋,每天都用新奇的眼光,极大的兴趣,从我学习的机械专业角度出发,看着这些从没见过的先进设备,不同国家的先进技术,还有十个国家的老外。来自于国外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其外型、体积、性能、色彩、自动化程度、操作工艺,从整体结构来看,他们先进的科学理念,创新思想,自动化先进程度让我大吃一惊,第一次知道机械设备还要讲“艺术造型”,美观实用,体积小巧。第一次知道我所学过的空气压缩机竟然还有滑片式、螺杆式、无油式。鉋车铣镗磨几台机床完成的作业。由一台多功能组合机床,一个技术工人,电脑操作就干完了。自动化的碳块挤压成型机,从原材料输送到挤压自型,全是自动化控制流水化作业。其工艺流程,产品的质量控制均由电脑操作,整个生产过程都用大视屏显示得清清楚楚。设备钢结构制作大多数不是人工作业,基本都是自动化焊接,红外线自动探伤……。
还有其它不胜枚举先进之处和所见所闻,让我醒醐灌顶,看到了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差距,深深地激发了我向他们虚心学习的干劲,只有刻苦钻研,洋为中用,学到新技术才有发展。
经过几年与外国专家、贵州铝厂、七冶、二十三冶、铝镁设计院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的摸爬滚打,从土建施工、钢结构、厂房修建、设备吊运、安装调试投产、整体工序流程,我记录了几本第一手的技术数据和重要资料。深刻认识到这些难得而实用的先进技术,有必要从理论上汇总提炼,形成专业的技术论文,发表出去,举一反三,让科技人员看到学到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用于实践之中,共同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故此,经过多方面的准备,我根据手里的第一手资料,选择性地作了归纳整理,写出了《引进空压机校正固定技术》的论文。写完以后,感到不满意,文章结构粗旷,立意不鲜明,数据图例偏多,理论深度不够,在语法修辞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由于自己学的是工科,缺乏文学写作知识,工作时间短,缺乏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文笔,要把这篇写成见解新颖,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的文章,书到用时方恨少,切实感到才疏学浅,力不从心。
心里反复思考踌躇了很久,思路打不开,陷入了迷茫之中,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找不到下笔改稿的方法。
高人指教受启发
带着这个困惑,思前想后还是得找人才济济的贵州铝厂专家请教,为我指点迷津。俗话说“高人指点,拨云见雾、名师指导、必能醒悟”。经贵州铝厂图书馆马老师介绍,引见我去找贵州铝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何佐儒。虽然在总厂机关大会的时候,听过几次何总的讲话,没有单独见过面。早就听说他是大名鼎鼎留学苏联的专家,精通俄语,冶金专业理论造诣很深,主持过一些冶金系统重点的科研项目,取得过很多的学术成果。而且他没有架子,待人和蔼,非常乐意帮助年轻人学习上的进步。
一见面,果然名不虚传,何总个子高大,一张典型的东北人国字脸,眼睛又大又亮,显得很睿智,儒雅稳重,让人肃然见敬。
听了马老师的介绍,他接过我的稿子,热情地对我说:“你先回去,等我抽时间看完你的文 章,再来办公室详谈。”隔了五天,接到了通知,我急不可耐地如约来到何总办公室,没有多余的套话,直截进入了主题。他首先肯定文章选题敏锐,有新意,有一定学术见解,并中恳地指出需要改进的问题,直言不讳地讲了几点:1、写科技专业技术论文要论点新颖、数据准确、有实用性、创造性和推广价值。2、标题要求主题醒目鲜明,简明扼要,字数不要超过20个。3、正文部分内容要充实完整,经得起检验。4、写完以后多改几遍才可定稿。5、多学习大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茅以升写的论文。另外,何总还谈到了对青年的期望;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要想学有所用,在本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实践才能出真知,必须下到车间班组生产第一线去吃苦锻炼五年以上,学到实际工作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本专业的内行,甚至专家。坚持不懈地钻研,就会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写起论文 来,就有了来自于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而水到渠成。
此外,功夫在诗外,要涉猎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写好论文,你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词,每一段论述,都需要通过反复的构思推敲、斟酌,精心的组合词语,才能成文。所以科技人员不光只看本专业书刊,还要用些时间学习国学,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星光不负赶路人
得到何总由浅入深的指导,根据他的要求,我把《引进空压机安装校正固定技术》一文,仔细地修改了三遍,发表在了一九八四年的国家级刊物《压缩机技术》第四期上,荣幸地被收入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内一些同行引用了其中一些技术,还写信给我予以肯定和感谢。
这篇论文引起的反响,增加了我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对科学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热情。在后来的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钻研攻关、仔细观察难点出在什么地方,用文字、图表一字不漏记录下来,然后与技术工人聚思广义的探讨、综合考虑本单位的技术力量、工装设备、工器具、量具、作业环境,质量控制等主要因素,制定出最佳方案予以实施。对整个工艺过程数据科学完整记录,总结产生的效益。作系统的汇总,在专业技术与理论方面予以提炼,把可靠的技术,准确的数据,良好的实用效果提升为专业理论,反复修改,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即告完成。
忽如一夜春见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于何总多次的谆谆教诲,使我的眼界放开、格局增大,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尝到了学而致用的甜头,积极参与十几项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攻关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陆续发表了《小孔喷注消声器的应用》、《空压机噪声治理》、《风机的隔声技术》等多篇论文,除了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以外,一九八四年应邀在贵州省金属学会作了一次专题报告。
好汉不提当年勇,回首在贵州铝厂得到的培养,才有了专业技术的进步,学到了国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方法。往事并不如烟,由于各种原因下海创业,创立了贵阳百花汽车修理厂,因创业艰难工作忙,没有在专业技术上有更高层次的学习提高。有得必有失,每每想到这个问题都若有所失,心情格外复杂,虽已过而顺之年,但尚有昂扬的斗志,学习的热情,努力弥补没有学到的知识,书山有路勤为径,积极向上,不因自己庸庸无碌而后悔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