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17-10-28 来源:网络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2894 评论数:0
位于苏州吴中区,有一处人间仙境,此处揽太湖,三面环水,兀凸于太湖之上,此处就是洞庭东山。明朝的文征明在《游洞庭东山诗》序中有余赞;“洞庭两山,为吴中胜绝处。有具区映带,而无城闉之,足以遥瞩高寄。而灵栖桀构,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唐寅也曾在此贵地玉荀峰题刻;“一丘谅自足,陆处仍无家。洞庭有奇士,构室栖云霞。”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代赵孟頫《摹王维辋川诸胜图》,巨幅全图描绘了洞庭东山的景色,其《洞庭东山图》乾隆皇帝御题七绝:“三湘七泽杳难分,恍见微风落叶纷。谁识王孙多意绪,月明波冷予湘君。”
洞庭山,讫立于江苏(前吴县)西南太湖中,分东西两山。东山古名胥母山,又名莫厘山,西山为包山,为伸出太湖之半岛。胥母山,因胥母而定名。胥母,又名伍母,春秋时楚国太傅伍奢之妻,吴国太师伍子胥之母。因古时胥母对开辟太湖东山有功,东山人又把她称为地母娘娘,意即天降地母,并在她定居后终其生的古槎湾立庙祭祀。
相传,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奢因忠谏,与长子伍尚同遭杀身之祸。当时居住在城外的伍母得到丈夫和儿子被害的消息,马上与少子伍子胥分头逃离家乡。伍母出身将门,精通武艺,熟谙医学。自幼随父镇守边关,上过战场,救治过伤兵,可以说是智勇双全。临行她告诫伍子胥:“中原无事,可居黄行。”又说:“江南土厚水深,博大宽广,退可避家难,进能谋发展,是此行之极选也。”(《地宝母卷》说表)伍子胥先行后,伍母遣散家人,尽散家财,然后孤身一人,轻装东行。她涉淮河、过长江、渡太湖,从洞庭水直达洞庭山。前有伏兵,后有追兵,饥饿、疾病、猛兽……伍母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来到吴地。她沿着漫长的太湖线西行,见湖中东洞庭山西南面有一座山坞,丛林深邃,涧水奔流,是一处极为理想的栖身之地。于是上岸在山坞中定居下来,取名安定坞,俗称安头坞。
胥母定居东山安定坞后,为尚未开发的“荆蛮之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了东山农业生产的发展。她编了通俗简明的山歌,来教化和教导东山人。据原槎湾《地母殿灵签》上称:“要享福,多种竹”“若要富,多养鱼”“想穿绸,先养蚕”“健身明目要种茶”在伍母的教化推动下,东山人普遍种竹、养鱼、栽桑、育蚕,培育了茶树和枇杷、杨梅、真柑等果树,使东山的农耕生产发生了飞跃。据称,著名的东山白沙枇杷种子,最早就是伍母带来的。
农业生产发展了,需要运销出山,交换生活所需的日用品。没有运输工具,于是胥母又教大家斫竹、伐木,编制成了一种名“槎”的水上运输工具。“槎”舟聚居之湾,遂得名槎湾。据说,胥母还懂医道,采集百草为山人治病。凡幼儿生病、孕妇生病、孕妇难产、樵夫跌伤、渔人受寒,经过胥母药疗,立刻妙手回春。后来,伍子胥辅助吴王成立霸业,官封相国,曾多次到东山迎母,要胥母进城同享荣华富贵。东山的胥母山之名就由此而来。但胥母深知“伴君如伴虎”,不肯离山,仍隐居东山槎湾安头坞度过了晚年。胥母逝世后,东山人认为她是天降地母,奉若神明。在她定居的槎湾村建造了胥母庙,为避讳,又更名为地母殿,世代纪念这位开辟东山有功的巾帼女豪。到了唐代,古槎湾建保安寺,村人又在寺内建造胥母殿。战争与风雨无情,地母殿遭劫难,清代时毁于兵火,整座胥母殿也成了一片废墟。
到了清咸丰末年,庙内双全师太又在庙之西南角建造了一座规制稍逊的胥母殿,重塑了胥母等神像。胥母塑像身后墙上有一组三幅壁画,第一幅“胥母照”,画面上青年孙武正在削竹、伐木、制槎,胥母手持油灯,薇笑望着孙武伏案刻字。第二幅“胥母墩”,孙武在玉笋峰上沉思,胥母提篮上山,立在石墩上等孙武用饭。第三幅“胥母迎”,伍子胥带着随从入山迎母,胥母誓不离山,伍子胥长跪在地。“文革”中胥母殿再遭劫难,成了堆放柴草杂物之地。2004年东山镇历史文化研究会,槎湾村民等筹资全面修缮了保安寺胥母殿,在殿内重塑了胥母、孙武与伍子胥三尊塑像。
关于胥母,世界伍氏宗亲总会于2007年编辑的《伍子胥传奇》一书,有这样的记载;“伍奢的夫人一一田姬,她不是楚国人。她是齐景公时威镇燕晋的齐国名将田穰苴的女儿,也是齐国名相晏平仲的心爱义女。她是齐国临淄人。”“田姬生于名将门第,长于名相府第,自幼就深受家庭良好的教育。她精于文,能诗能歌,喜画山水、人物;长于武,尤其擅长枪剑之术,更精通其父田穰苴的治军、用兵的方略。”
关于胥母,已故的槎湾人沈鹏年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在所作《“胥母情结”与孙武研究》一稿中,解开了胥母山的来历之谜。
关于胥母山,《越绝书》卷二记载;“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 这里昼游于胥母指的是胥母山。这如实的话,胥母山春秋时期以有名了。
历史文献资料最早记载胥母的是公元前140年前,汉代辞赋家枚乘最著名的赋作《七发》中有;“弭节伍子之山,通历骨母之场。”杨慎曰;“骨当作胥。” 考释“骨为胥之误,胥母,山名,在今江苏省。”
《吊比干墓文》考释注;“骨应为胥。”
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作《文选》,唐·李善注;“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字之误也。”
陆澹安在原胥母祠内发掘到书有“胥母孙子,山乡神秀,立祠千载,阅世犹存,山水之美,人神之极”唐代古碑残石。由此上溯立祠在春秋末,可证孙武当年曾隐居于此。
明弘治十八年(1504),时任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王鏊,在《震泽编》卷之一“两洞庭”目中曰:“东洞庭周五十余里,上有居人数千家,一名胥母,则谓尝子胥迎母于此也……”这位曾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一变”的大学者,首次在地方志书中对东山古称胥母山进行了解释,也使后人研究“上溯胥母久开辟”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太湖备考》云: “东洞庭山,一名胥母山,一名莫厘山。”
《吴郡诸山录》云;“太湖之东两山对崎,南曰胥山,北曰香山,中一水曰胥口水,东流入胥门塘。洞庭东山 在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
《康熙苏州府志》记载: “洞庭东山,周五十余里。本名莫里山(今呼为莫釐),相传隋莫釐将军居之;一名胥母,则谓子胥尝迎母于此也。”
和珅《大清一统志.苏州府.山川》云;“洞庭东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
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记载;“一名胥母山,谓子胥尝迎母居此。”
徐崧《百城烟水》记载;“东山,周五十馀里。一名莫里山,相传隋莫厘将军居之。一名胥母山,谓子胥尝迎母于此。”
《汉语大词典》;洞庭 解释:1.广阔的庭院。 2.湖名。即洞庭湖。 3.湖名。太湖的别名。 4.山名。在江苏省太湖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莫厘山、胥母山﹑元明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包山。
洞庭,《水经注》云:“山有洞室,入地潜行,北通琅耶东武,俗谓之洞庭。” “鲁哀公元年,夫差败越于夫椒,盖即此山也。”“洞庭,相传有尧迹。”
宋苏子美云:“洞庭民俗真朴,历岁未尝有诉讼至县吏庭下。以桑、栀、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木相差于岩壑间,望之若金翠图绘之可爱云。”
《吴郡图经续记》;“洞庭,亦多吴时旧迹。”《传》云:“越败吴于夫椒。” “夫椒,即包山也,湖岸极清处为销夏湾,乃吴王游观之地。所谓练渎者,练兵之所也。”
洞庭,自然风光优美,出美茶碧螺春,旧入为贡。这里季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鱼虾,可谓物产丰富。
洞庭,神明地灵人杰,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出过2位宰相,2位状元,11名进士,46名举人,300多位知县以上官员,现代出了5位中科院院士,400多名正副教授,被誉为宰相状元故里,教授院士之乡。
洞庭东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古迹,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是历代的名人文人墨客,兵家大臣的常游地,仅陆龟蒙、皮日休就有诗二十篇。现代胡锦涛、温家宝、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经到过这里。而仅在保安寺内,就有颜真卿、席温、苏轼、米芾、叶梦得、赵孟頫、王鏊、唐寅、祝枝山、王芑孙、周綵、龚自珍、南怀瑾、夏志清等等从古到今的人物的题字。
胥母、胥母山、胥母殿,源远、古朴、陈旧简陋,还有很多未解之迷,还有很多未发掘的古藏,是苏州历史文化的组成部份,更是伍氏文化核心的重要组成部份。
胥母、胥母山、胥母殿,最后,用保安寺记来慨括;
保安寺记
据汉代至清代等古文献记载东山本名胥母山相传胥母与孙武最初落脚槎湾村罗浮山安定坞伍子胥来山迎母与孙武结识志同道合同往玉笋峰探讨兵法胥母迎养不赴子胥为母建府邸于此孙武由子胥推荐而离山后来母故改祠称胥母祠祠中祀奉胥母与孙武公元前四百七十三年吴国为越围所灭胥母祠避讳改名地母殿唐初贞观年间改建为保安寺 保安寺原有前山门后大殿主体为地母殿三圣殿居中为孙武殿孙武左右兼药王神农氏和武圣关公清代名士周采笔记称保安寺开山为文一法师精工塑造全堂彩饰塑壁文一去五台山闭关由其徒文鉴继任文鉴离山后由尼师文照主持自宋至清寺务由女尼承袭民国年间主持为双全师太 清末民初村民为纪念孙武和胥母由会首发起勉力维修三圣殿并在传说胥母故居原址新建地母殿便殿七间祀奉胥母孙武伍子胥兼供天官唐尧地官虞舜水官大禹称三官菩萨等民间诸神西偏殿则祀地藏菩萨城隍况钟和保安土地民间顶礼膜拜直至一九六六年绵延长达一千多年 文革中胥母孙武塑像被毁屋宇受损惟有原胥母祠前千余年古柏孙武殿旁五百年金桂及胥母殿后树龄百余年罗浮树历劫犹存人称保安古寺三宝 甲申孟春抢救垂危村民筹资先修山门为保存本村古代历史文化遣址走出第一步庶几胥母孙武等洞庭奇士唐寅赞辞之精神永存槎湾圣蹟赵朴初题辞能流芳后世殆亦发扬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建设之助功德尚未园滿敬祈有缘者乐善慨助
保安.寺古迹义务维修小组敬白公元二00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