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15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宗祠祖堂

耒阳棠阴第:伍氏家族的大宅院,经历风雨四百余载

时间:2019-01-18 来源:大美耒阳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3772 评论数:2

正厅屋脊上镶嵌着一个青花瓷的鲤鱼盘,寓意“鲤鱼跳龙门”。

耒阳市蔡子池办事处金南一组,地处耒阳城区的南面,旧时临近古城墙的南门,俗称“南门口”。这里有一个小地名叫新屋里,新屋里曾是成片的古建筑群,走出新屋里便是大片田野。今年48岁的伍又恒依稀记得那些欢快的童年时光,飞奔着跑出大宅院,与小伙伴们在那广阔的田野撒欢的情景。

时间让“南门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屋里的明清街巷,渐渐衰败,一栋栋现代楼房林立而起。昔日的“南门口”,已成为耒阳市区的中心地段。熙熙攘攘的街市中,棠阴第的翘角屋檐如鹤立鸡群,作为耒阳城区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这里还能触摸到历史尘封的印记。

隐身闹市,建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进入耒阳市区,采访车从大马路驶进一条仅能容一辆车通过的胡同,不到一分钟便停了下来,一处古建筑闯入记者视线。这里便是棠阴第,静静置身于繁华街道一隅。它青砖黑瓦的“装束”,与周遭建筑相比,显得“与众不同”,仿若一位倚坐大门口的老人家。

48岁的伍又恒生于斯,长于斯,现在仍然安家于此。他记得,以前,这一片区域全都是青砖黑瓦的古建筑,规模相当庞大,只是后来老建筑慢慢被贴满白色瓷砖的现代高楼所取代,而原来的田野也被推平,上面“长”出了一栋栋高度不一的房屋。

拾级而上,推门而入,院内、院外风格迥异,古朴的气息扑鼻而来。正面的青砖墙上,镶嵌着“俭”、“师”的石雕窗花。正厅的汉白玉门额中间,浮雕楷书“绩焕庐山”,左右两边还雕刻着身着古代服饰的雕像。再往里走,柱础石上笔直的圆柱,像“王朝马汉”一样伫立在大厅两旁。屋顶张挂着红红的大小灯笼,光亮自天井中钻进来,造型精致的雀替,屋顶粗壮的梁架,以及雕刻着花纹的驼墩,每一个木构件,处处显示着古建之美。

棠阴第是传统的湘南古建筑,正厅是家族议事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这间房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木柱支撑整个屋面。柱子的下方,有一个架子鼓式的柱础石,上面雕刻着花草动物等图案,雕工精细,活灵活现。下天井旁,一块残缺的、类似倒扣脸盆的石头吸引记者注意,它外观简洁,上面没有一点装饰的花纹,与屋内其它石构件形成反差。伍又恒提醒,这是一块明代的覆盆式柱础石,是这栋建筑的历史见证,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

古宅院里的明代柱础石

庭院深深,至今仍显示出大家族的气派庭院深深,至今仍显示出大家族的气派

粗大的抬梁和雕刻着吉祥花纹的驼墩粗大的抬梁和雕刻着吉祥花纹的驼墩

伍氏家族聚居于此 有族人与湘军名将彭玉麟交好

这是一所怎样的宅院,“身世”究竟如何?根据耒阳市文物局的考证,这是一所已有四百余年文化沉淀的古民居建筑,是当地伍姓家族聚居的大宅院。

据了解,棠阴第的伍氏是从明代吉州安成(今江西安化)迁徙而来的。伍氏族谱中记载:“吾祖自江西遁迁至耒,族谱创于明代。”据族谱记载,今耒阳棠阴第伍氏之开山祖为宣义公第七个儿子即千十七公:“以千十七公为始迁之祖,而上鼻义公据继别为之词六传而至时玉公居耒不迁之宗”。

历经岁月洗礼,棠阴第依然发挥着住宅的功用,仍然有很多伍氏后代住在里面。50来岁的聂玉香是从衡阳县嫁过来的伍氏媳妇,祖辈三代都住在棠阴第,“我们买了新房,但还是舍不得搬走。”聂玉香说,“房子虽然旧了点,但是住得有感情了。”

聂玉香的房子,靠近祖堂。祖堂位于宅院中轴线后部,在堂后设神龛,立牌位,摆香案,至今还是家族祭祀场所。

棠阴第伍氏家族旧时富甲一方,也是耒阳当地显赫的官宦之家。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三品和六品官员,历代书香门第,出过进士、秀才数十个。伍氏宗亲曾七修家谱,先后请耒阳知县张应星(康熙五十八年)、时任安徽巡抚彭玉麟(咸丰11年)为其家谱作序。现存的民国族谱上,照片是彩印的,这在当时相当罕见,也足见耒阳伍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和财力雄厚。

地方特色显著 是研究耒阳古建筑的珍贵实物

棠阴第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风格,座西朝东分布,砖木石结构,砖墙相间排列,房屋高低错落有致。槽门和院坪结构简朴实用,以耒阳汉白玉石拼砌而成。门厅内各类石雕、木雕装饰较讲究,有对联、花板、花格等传统木雕工艺装潢,为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

院落总体属耒阳传统三杠三横(三杠为三进,三横为二厢加中轴)宅第布局,院中每栋建筑之间均以天井相隔,各屋之间又以檐廊相连,整体形制由两侧厢房向前延伸形成围合的院坪空间。

棠阴第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完整,两侧厢房已经保存不多,有的已经倒塌,被红砖房所替代。2014年8月,伍氏族人集资进行局部抢救性修缮,维修了槽门、祠堂正厅、屋面、室内地面等。

据了解,棠阴第为耒阳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民居建筑。它具有耒阳传统锁头形院落建筑形式,第一进锁头形门厅,屋上眉枋、挑檐枋反映了耒阳清代晚期向民国转型的建筑特征;宅院耳门为纯粹的耒阳地方性建筑,其简洁的牌枋下独特的八字墙,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耳门增添了新元素。宅院第三进柱子屋,其室内众多的木雕工艺和加工精致的抬梁、驼墩、鼠柱等颇具特色,是耒阳地区研究清代晚期建筑装饰艺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另外,其高高的抬梁、双层的瓦作,与大式建筑相结合的营造方式,增添了耒阳民居建筑的多样性。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设计,都是研究耒阳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棠阴第正厅门额上有“绩焕庐山”几个大字,

暗示这个家族自江西庐山下迁徙而来。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文章评论

    还可以输入120字

    请登录后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 {{item.userName}}:{{item.contents}}

      {{item.add_time}} 回复{{item.commentCount}} {{item.praiseCount}}

      • {{p.userName}} {{p.replyUser !=""?"回复"+p.replyUser:""}}:{{p.replyContent}}

        {{p.add_time}} 回复 {{p.praiseCount}}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