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06月01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伍氏来源

《伍氏历史研究》湫郢,史海钩沉

时间:2021-01-14 来源:中华伍氏网文化部 | 伍伟潮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2264 评论数:0

湫城,曾经是楚国的京畿重地,曾经是楚国郊郢的重地,也曾经是楚国的国都。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称之为清华简,依据清华简中《楚居》的记载,楚文王、楚成王、楚惠王、楚简王都于湫郢。

伍参为什么能够以功食邑于湫?

伍参以功食邑于湫与都湫郢有时间冲突吗?

我们的祖先,伍举,为什么又名湫举?

楚康王为什么以“实送之”,收回湫举的湫城封邑?



这各个不同年代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同一个地方发生。巧遇?巧合?巧妙?

搜索历史的记载,将历史记载的碎片,进行有机的推敲,企图于微细之处,窥一斑而知全豹,还原历史的面貌。

下面,让我们史海钩沉,湫郢。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是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第三次重大发现。”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清华简的《楚居》记载:“至武王酓彻自宵徙居免,焉始称王,祭祀致福,众不容于免,乃溃疆浧之陂而宇人,焉抵今曰郢。

至文王自疆郢徙居湫郢,湫郢徙居樊郢,樊郢徙居为郢,为郢复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至堵敖自福丘徙袭鄀郢。

至成王自鄀郢徙袭湫郢,湫郢徙袭为郢,为郢徙居睽郢。

至穆王自睽郢徙袭为郢。

至庄王徙袭樊郢,樊郢徙居桐宫之北。若敖起祸,焉徙居蒸之野,蒸之野徙居鄢,鄢徙袭为郢。至共王、康王、嗣子王皆居为郢。

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处于章华之台。景平王即位,犹居秦溪之上。

至昭王自秦溪之上徙居美郢,美郢徙居鄂郢,鄂郢徙袭为郢。阖庐入郢,焉复徙居秦溪之上,秦溪之上复徙袭美郢。

至献惠王自美郢徙袭为郢。白公起祸,焉徙袭湫郢,改为之焉曰肥遗,以为处于酉澫,酉澫徙居鄢郢,鄢郢徙居司吁。

王太子以邦复于湫郢,王自司吁徙蔡,王太子自湫郢徙居疆郢,王自蔡复鄢。”

清华简《楚居》记载,楚文王、楚成王、楚惠王、楚简王都于湫郢。

清华简面世前,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楚国湫城,只有郊郢、湫邑的记载,没有湫郢楚国国都的记载。

依据清华简《楚居》的记载,楚武王“焉抵今曰郢”,始都郢。

楚武王,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

楚文王,楚武王之子,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5年在位。在位期间,“自疆郢徙居湫郢。”《汉书·地理志》:“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自丹阳徙居湫郢。

楚成王,楚文王之子,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在位期间,“自鄀郢徙袭湫郢,湫郢徙袭为郢”。

“白公起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在位期间,白公胜发动的一场政治动乱。楚惠王“焉徙袭湫郢。”

从楚成王“湫郢徙袭为郢”至楚惠王“焉徙袭湫郢。”计算得知,这期间相隔了约160年。这160年期间,据史籍记载,湫城或成为郊郢,或成为湫邑。

湫城,是楚国的京畿重地。《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

公元前613年,《左传·文公十四年》记载:“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庐戢梨及叔麋诱之,遂杀斗克及公子燮。初,斗克囚于秦,秦有殽之败,而使归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乱。”

公元前611年,《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訾枝,钟祥地。

伍参为什么能够以功食邑于湫?

楚庄王立,第一年,斗克及公子燮二子作乱,楚庄王被劫持;第二年,徙都;第三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国,危机四伏、正处风口浪尖之上。楚庄王三年不鸣,伍举入谏,经专家更证,改为伍参入谏。

在关键时刻,伍参入谏。

从“二子作乱”,“二子以楚子出”庄王被劫;“楚大饥”;“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伍参入谏“愿有进隐”。或似这时暗示伍参坚定地拥护楚庄王,成为楚庄王的“嬖人”。可预见上述事件与嬖人伍参有密切关系。

公元前597年《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于王,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邲之战,“嬖人伍参欲战”、指出“晋师必败”,伍参历久经考验、直谏筹策果断,成为楚庄王不离不弃、亲密又值得信任务实的宠臣“嬖人”,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嬖人伍参,官有世功。

“伍参以邲之役食采於椒”。

《尚史 楚诸臣传》记载:“论曰,叔敖称善谋,邲之役则伍参主之,兼听斯聪,择善斯从,在君而己。”

《左传义法举要》:“观伍参之言则晋之衅楚早见之,观士会、赵朔、栾书、韩厥之言则晋之衅合军皆自知之。怙乱者晋人也,而引史佚之言及诗,则于郑石制发之。旁见侧出,不可端倪,神乎技矣。”

《荀子·议兵》记载:“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咸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

《武经总耍》:杨倞曰:“谓使间谍观敌,欲潜隐深入之也。伍参,犹错杂也。使间谍或参之,或伍之于敌之间,而尽知其事。”

《吕氏春秋》记载:“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左传·隐公八年》记载:"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姥》记载:“伍,伍氏出自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生举,食邑于椒。”

《世本》记载:“伍参氏、楚伍参之后。支孙以为氏。”

《吴山伍公庙志》记载:“伍參以卿之役食采於椒舉與鳴皆邑大夫而奢則太子太傅貴顯於楚者四世。”

我们的祖先,伍举,为什么又名湫举?

《通志》卷九十二记载:“伍舉者伍參之子也其先食采於椒亦曰椒舉。”

《万姓统谱》记载:“伍氏以其祖伍参食邑于椒故其后为椒氏又子胥以名员其后亦以名为氏。”

《人表攷》卷五记载:“湫城在南郡鄀县东南见左传庄十九年韦昭曰敝邑也通志略四云伍參食邑於椒故其後為椒氏。”

综上所计,得知,伍参以功食邑于湫与历代徙都湫郢时间,确定没有冲突。

综上所记,湫,湫郢、湫城、湫邑,作为楚国的京畿重地,作为楚国龙脉的所在地、作为楚国最为宜居之一的城邑,必定因其山水之神奇神圣,人物之方滋未艾,必定人杰地灵。正因如此,也必定是虎踞龙盘之地、兵家必争之地,重兵把守之地,风生水起之地。

湫郢,清华简《楚居》,廓清了历史关于楚都的说法。并且与《左传》的记载可称之为天作之合,文献资料和地下出土资料可相互印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楚康王为什么以“实送之”,收回湫举的湫城封邑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坐井观天,曰天小者。故圣人见微知着,睹始知终,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搜索历史记载的碎片,进行有机的推敲,我,推敲难断。问苍茫大地,谁可解说。




中华伍氏网文化部  伍伟潮

2020-12-18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文章评论

    还可以输入120字

    请登录后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 {{item.userName}}:{{item.contents}}

      {{item.add_time}} 回复{{item.commentCount}} {{item.praiseCount}}

      • {{p.userName}} {{p.replyUser !=""?"回复"+p.replyUser:""}}:{{p.replyContent}}

        {{p.add_time}} 回复 {{p.praiseCount}}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