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12-02-01 来源:中华伍氏网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5885 评论数:0
作者谨按:本人所著《寻访伍子胥》一书,现接近定稿阶段,推迟到今年上半年出版。出版前,当另行告知。有预订了此书的朋友请耐心等待,出版后将尽快寄出。还有预订此书的朋友和伍氏宗亲会,请及时联系。
此次摘发书的最后一章,为伍子胥后裔中的名人,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为春秋至建国前去世的人物;中部分为建国后去世的和在任的党政军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这两部分均为见于名人大辞典和其它权威史籍的人物。现先发出,请各位前辈、专家学者和朋友批评指正。请伍颖教授和伍世才前辈等下载后,耐心校正。下部门为不见于名人大辞典的当代伍氏的海内外各界名人,现正在整理和写作中,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积极推荐。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去世的和在任的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17970人,其中伍氏人物28人,占总人数的0.15%。他们是:伍庄(伍宪子)、伍律、伍禅、伍小平、伍云甫、伍正诚、伍生荣、伍必端、伍先华、伍连德、伍卓群、伍尚仁、伍国仲、伍学宗、伍治之、伍孟昌、伍绍祖、伍荣生、伍荣林、伍修权、伍洪祥、伍觉天、伍哲英、伍晋南、伍瑞卿、伍献文、伍精华、伍蠡甫。
可以说,这份名单,在当时已经收录得相当完备,将各方面的人物都囊括其中。这里面,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爆破英雄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人,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为突击部队打通道路而牺牲,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辞海》所收录的4人均是已过世的人物:伍蠡甫、伍连德、伍献文和伍修权。
美学家、画论家、画家、翻译家伍蠡甫(1900—1992),翻译家伍光建之子,广东江门市江海区人,生于上海。曾就读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复旦大学教授、《辞海》编委兼美术分科主编等职。著有《访艺录》、《欧洲文论简史》、《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伍蠡甫山水画辑》,主编有《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与其父伍光建被称为“中国译坛双子星”。
公共卫生学家、医史学家、中国海港检疫创始人伍连德(1879—1960),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人。曾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1年世界鼠疫会议在辽宁沈阳举行时任中国首席代表和大会主席。1910—1911年和1920—1921年东北各地鼠疫流行期间,为鼠疫防治作出了贡献。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所,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系中华医学会创建人之一和第二、三任会长。著有《论肺型鼠疫》、《中国医史》等。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了王哲长篇传记文学《国士无双伍连德》,为国内第一本伍连德传。
动物学家、中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伍献文(1900—1985),浙江温州瑞安市人。曾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江苏医学院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和武汉分院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在动物分类学、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与广泛建树,在海洋生物学、蠕虫学、甲壳动物学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著有《中国比目鱼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系统学的研究》、《中国鲤科鱼类志》等。
伍献文堂侄、气象学家伍荣生(1934—
),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大气科学系主任,国家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取得了系统且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大气动力学》、《现代天气学原理》等。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一村两院士、叔侄二院士,成了瑞安市飞云镇繁荣村的一大骄傲。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1908—1997),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祖籍湖北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1年回国后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模范团、红一军团第三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兼作战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建国后,先后任外交部东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情报部部长、中苏友协会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1982、1997年被选为中顾委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出版有《伍修权回忆录》。
常有人称“伍修权将军”或“将军外交家”。伍修权的二女儿伍望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我们的父亲戎马一生,但没有得过一枚军功章;他被世人称为将军,但他从未被授过军衔。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没有留下金钱,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里,没有见到伍修权的名字;而在战争时代,伍修权确曾被授予过少将军衔。因此,伍望生所说当指我军实行军衔制后,伍修权未曾被授衔,因而被称为无衔将军。
据徐平编著、金城出版社1998年版《漫谈中外军衔》介绍,1945年9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驻我国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我党派负责干部去沈阳,协调苏军与我方的行动。党中央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6位同志担此重任。考虑到苏军有军衔,我党也给这6位同志授了军衔:彭真、陈云、叶季壮为中将,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了任命书。有些书刊摘转文章,认为“这6位同志是最早获得我军军衔的人”,此说显然是不确切的。其中的伍修权,早在抗战之初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时就被授予过上校军衔。
众多书中都提及伍修权“曾用名吴寿泉”,这就牵涉到他在兰州时的一段史事。当时,党中央考虑到他曾在苏联学习和工作多年,回国后又曾担任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对俄文比较熟练,便决定由他来兰州,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1938年春节,伍修权从延安来到西安,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由正在西安主持统战工作的林伯渠写了一封信,将伍修权介绍给当时在兰州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的朱绍良,请他对伍修权及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给予协助。据伍修权在回忆录中说:“林老在为我写介绍信的时候,信笔将我的‘伍’字误写为‘吴’,他一发现就要重写,我说算了吧,不如将错就错索性连名字也改了,就用了几个音近的字,将我的名字改为‘吴寿泉’。”因为这个插曲,伍修权在兰州的几年,对外活动时一直就使用“吴寿泉”这个名字。
在伍姓人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伍瑞卿、伍国仲、伍生荣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载入其中,并都还在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伍瑞卿(1911—2004),湖北孝感市大悟县
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78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第3师第8旅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39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伍国仲(1916—1999),四川广元市苍溪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太行军区第三纵队8旅教导团团长、皖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四川军区酉阳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分区司令员,云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云南保山边防区司令员,云南省军区思茅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伍生荣(1918—2011),江西赣州市石城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29军独立第二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第41团团长、第一野战军6军18师参谋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区公安司令部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随着伍生荣将军以94岁高龄于2011年5月13日在兰州辞世,伍姓再无开国将军。时隔2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伍绍祖被授予少将军衔。
伍绍祖(1939—
),湖南衡阳耒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历任国务院办公室秘书、国防科委二局副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全国学联主席、全国青年副主席、国家体委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核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第十二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有《伍绍祖文集》。
伍绍祖的父亲伍云甫(1904—1969),中国红军电台的奠基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曾任无线电总队政委、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收录有伍禅、伍廷芳、伍绍祖、伍宪子、伍觉天、伍修权、伍朝枢和伍精华;外文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收录有伍精华、伍觉天、伍绍祖和伍修权;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名录》收录有伍修权、伍觉天和伍精华;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名录》收录有伍修权和伍献文。
伍禅和伍觉天为兄弟俩,广东汕尾市海丰县人,曾同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伍禅(1904—1988),早年曾长期在海外生活,从事华侨教育、爱国民主运动,并为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做了许多工作。返回祖国后,于1956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后任中国致公党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伍觉天(1910—2007),1946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广州从事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广东省交际处科长、广州市体委副主任、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主委、中国致公党第七至九届中央副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伍精华(1931—2007),彝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冕宁县人武部参谋,普格县县长,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州长,四川省民委副主任,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是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伍治之(1905—2000),广东揭阳普宁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汕头、海陆丰地委书记,中共香港工委侨委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三室组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侨委书记、广东省侨委主任、国家侨委三司副司长、驻越南大使馆参赞兼领事部主任、华侨大学党委第二书记,主持华侨大学工作。“文革”中受迫害后任福建省革委会外事组副组长。1977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是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伍洪祥(1914—2005),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上杭县委书记、红军独立团政委、华中野战军纵队副政委、师政委。建国后,历任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中共龙岩地委书记,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副书记、书记,福建省副省长,中共福建省纪委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一至十六大代表。
伍晋南(1909—1999),广东梅州兴宁市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第三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第28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工委书记、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江北地委、粤中区委书记,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除了政界和军界外,在伍姓的著名人物中,还有许多教育、科技、卫生界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知名人士。
动物学家伍律(1915—1983),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先后任中正大学讲师、上海东南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遵义医学院、大连医学院教授兼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贵州科学院副院长、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等职。1957年组织科技人员首次对蛇岛进行考察。翻译《昆虫生理学》,主编《普通生物学》、《贵州动物志》,合著《生物学》,著有《蛇岛的秘密》、《动物生态学》等。
实验力学家伍小平(1938—
),女,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实验力学学会副主任,《实验力学》学报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苏北沿海地区风力发电开拓者伍正诚(1910—1986),回族,浙江杭州市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38年获德国卡尔斯诺工业大学国家工程师学位。曾任中正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水利学院及河海大学教授、河川系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著有《水能利用》。主编的多本教材被选为为全国通用教材。
版画家伍必端(1926—
),回族,江苏南京市人。1946年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美术。1948年后任《天津画报》编委。1956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进修3年。回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代表作有《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鲁迅先生像》等版画精品,曾获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举办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伍必端画集》、《伍必端作品选》。
数学家、教育家伍卓群(1930—
),湖南湘潭市湘潭县人。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导,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1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与人合著的《常微分方程讲义》,作为全国通用教材多次再版,并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出版有《伍卓群教授论文选》。
特级教师伍尚仁(1928—
),女,四川南充市人。194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历史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充第一中学历史教师、副校长,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历史教师,四川省妇联执委,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79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热带病学专家伍学宗(1905—1974),广东肇庆高要市人。1932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1947年赴英国伦敦进修学院学习,次年获卫生学、热带病理学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曾任曲江循道医院医师、院长。建国后,历任广东佛山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院长,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撰有《广东粤中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报告》等论文。
翻译家、作家伍孟昌(1911—2006),广东江门台山市人。1932年参加左联,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曾任桂林广播电台编辑、苏联驻华大使馆新闻处编译。建国后,历任《文学译报》杂志主编,上海时代出版社编译,北京时代出版社总社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编辑部、编译所编辑、译审。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有《高尔基文学论文选》、《高尔基政论杂文集》、《巴黎的秘密》、《记忆中的木偶戏》等。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荣誉奖。2004年获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风洞之父”伍荣林(1908—2002),广东江门台山市人。1934年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35年获该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国航空研究院气动组组长兼风洞馆馆长。1952年后,历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理事、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编著有《风洞设计》、《超声速风洞原理》、《实验空气动力学》等。
护理教育家、“中国护士之母”伍哲英(1884—1960),女,福建福州长乐市人。1915年毕业于九江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1919年毕业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1921年创办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护士学校,并任校长。后任上海伯特利医院、济民医院、南洋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校长,中华护士学会第一任华人会长。建国后,任上海市第二护士学校校长。毕生致力于护理专业和教育事业,终身未婚,深受护理界尊崇。抗战初期,上海难童医院有一骨瘦如柴的重病难童,在哲英的精心救治下得救,为感谢她挽救自己的生命,遂改名为伍琦。
广西福圣公司柳邕农贸批发部经理伍宣宝,曾送给笔者一本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伍廷飏传》,并透漏说台湾陆军副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国防会议”副秘书长罗奇是伍廷飏的女婿。书中载明伍廷飏是伍子胥的后裔,其父亲是“从广西滕县迁往容县的第11世”。伍廷飏(1893—1950),广西玉林市容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中将,广西省政府代主席、主席及广西、湖北、浙江三省建设厅厅长。该书从乱世从军鏖战急、开拓现代柳州城、主政广西新建设、斡旋蒋桂求和平、创立农村试办区、建设浙江注心血等几个方面,还原了伍廷飏不平凡的一生,称赞伍廷飏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实业建设的前驱,一位柳州现代城市的开拓者”。如今,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垦村有伍廷飏墓,墓碑碑额上镌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莫虚光的题词:“建设前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