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文化
- 机构
- 捐赠
- 企业
时间:2024-11-06 来源:伍伟潮 | 伍氏网文化部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1288 评论数:0
伍姓的起源,有这样的解读: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
黄帝臣有伍胥吗?当为伍姓之始吗?如果问这个问题,好回答,黄帝臣有伍胥,近以清朝翰林庶吉士张澍的《姓氏寻源》为依据,张澍是这样记载的:“《姓解》云:伍,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澍按:《玄女兵法》云:黄帝臣伍胥与邓伯温论攻城克日者,宜为伍姓之始,先于伍参。伍员之后又改为王孙氏。”再以清朝姓氏学家陈廷炜《姓氏考略》为依据,陈廷炜《姓氏考略》六画是这样记载的: “伍: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望出安定。武陵。”
只要你在网上搜索:黄帝臣有伍胥?基本回答以上述两个为依据,这两个依据,多被伍氏一族所引用。网红“山人书屋522”也在网上宣传伍氏来源的《山人说姓伍姓来源》中云:“:⑴相传为黄帝臣子伍子胥的后代;⑵为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子孙以为氏。”
特别是网上AI “人工智能”,也是这样回答的:“黄帝臣有伍胥,确实是伍氏之始。伍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与黄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伍胥有关。据《玄女兵法》记载,黄帝作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名为伍胥的大臣,伍胥的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了伍氏,因此伍胥被视为伍姓的得姓始祖。这一说法在多个来源中得到了一致的确认,为伍姓的起源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致的确认,黄帝臣有伍胥的历史依据,同一指向《玄女兵法》。
《玄女兵法》中,不但黄帝臣有伍胥,又有黄帝臣五圣,还有术士伍肯和伍骨,见唐朝《黄帝问玄女兵法》和宋朝《太平御览》。《姓氏考略》四画是这样记载的:“五: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祖。又五伍字通。伍奢。伍举。伍子胥。史传亦作五。蜀有五姓。五方。五梁。皆犍为人。”
有人说伍胥、伍骨、伍肯,那是字之误,实为一人,见《玄女兵法》。
《玄女兵法》,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前是没有的。黄帝臣有伍胥,独尊儒术前是没有的。是有了《玄女兵法》黄帝臣才有伍胥的。
《玄女兵法》的传说,始于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不断演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逸周书尝麦》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帝王世纪》记载黄帝:“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竹书纪年》云:“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山海经·大荒北经》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女魃,一说女旱神,一说黄帝女儿。“黄帝乃下天女曰魃”,演译过来变成为玄女。
《玄女兵法》,纬书,产生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大盛,许多方士化的儒生按照自己的意图附会儒家经典,从而产生了许多解经的著作纬书。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訞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唐朝孔颖达《尚书疏》亦云:“纬侯之书,不知谁作,通人讨核,谓伪起哀平者也。”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朱绍侯教授《中国古代史》笔记:“到西汉末年出现了谶纬之学。谶是伪托神灵的预言,常附有图,故称图谶。纬是与经相对而得名的,是假托神意解经的书。”陈槃院士《谶纬命名及相关之诸问题》说: “纬书,乃是汉代以“谶”“候”“图”“符”“箓”的方式阐释儒家经义的辅助性著作的总称。 纬书托名黄帝、孔子,实际上没有人信,公认是汉人的作品。”
是的,汉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
东汉初年,谶纬共有八十一篇。《白虎通义》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
早在东汉,杰出的天文地理学家张衡上书指其訞言虚妄,哲学家、经学家桓谭曾著《新论启寤》来批判谶纬之学,他指出:“谶出河图洛书,但有兆朕,而不可知。后人妄复加增依托,称是孔丘,误之甚也。”《文心雕龙正纬》说:“是以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浮假,张衡发其僻谬,荀悦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隋书经籍志》记载:“汉末,郎中郗萌集图纬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秋灾异》。宋均、郑玄并为谶律之注。然其文辞浅俗,颠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加点窜,非其实录。”《隋书经籍志》又记载:“隋炀帝即位后,“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 唐代宗大历三年下《禁天文图谶诏》曰:“勅天文著象,职在于畴人。谶纬不经,蠧深于疑众。”宋朝《容斋随笔》卷十六说:“图谶星纬之学,岂不或中,然要为误人,圣贤所不道也。”
明未清初,出现了一些辑纬学家,其中孙瑴《古微书》为辑纬之始。清代,有一大批学者辑录谶纬。作为儒家的张澍、陈廷炜,引用谶纬之书而不加考证,实不意外,但是,作为姓氏鸿篇巨著,引纬书为依据,实不虚乎?伍字不言姓岂不知乎?如果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伍姓之始,伍,芈姓乎?是否前后颠倒乎?
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院士指出:“上古姑置不论。自孔子以后,经战国、秦到西汉初期,儒家学说一直未取得思想界的支配地位;战国是儒、墨、道、名、法、阴阳、纵横等百家争鸣时代,秦代尊尚法家,同时又盛行阴阳神仙之术,汉初则以黄老为显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的两汉号称为儒家的经学极盛时期。但经学大师董仲舒、刘向所宣扬的实际上是以阴阳五行附会儒术的一套,大谈其天人相应、祸福休咎、灾异,与孔孟以仁政、礼教为核心的学说已大异其趣。至西汉末乃发展为虚妄荒诞的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汉光武而发, 唐代宗禁而不死,潜伏千年之后,复活。AI 人工智能,人不工‘电’智不能。“多个来源”骗取了老实的良民,专家也有砖家的时候,人工智能有万一智不能。多思一些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是一种精神。
“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依据纬书,不可全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