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26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各地谱局

关于广东顺德仕版瑞义公迁徙郁南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4-07-24 来源:伍荣稀 编辑:伍千山 浏览数:1277 评论数:0

根据顺德伦教仕版村尊全公十世孙瑞义迁西宁罗旁的历史时间轴,我们 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一、西宁县的建立
明代王朝时,地方割据势力与明王朝统一的矛盾越演越烈,其猛烈程度达到“震骇朝省”,在广东以罗旁大历山的动乱为最严重。历史上发生了朝廷十万大军征罗旁,罗旁( 地方名,就是以后明朝末年,瑞义从顺德伦教仕版沿西江而上迁徙到合水的第一个落脚点)的大历山形势险峻,生产受到破坏,交通梗阻,人民逃离,哀鸿遍野,社会秩序混乱。封建王朝的法律和皇帝的权力受到严重的损害,矛盾达到难以调和的余地,地方根本无法平息。
当时作为广东总兵的张元勋,与广西总兵李锡一道,奉了皇命,率领土兵、浙兵、狼兵在内的20万兵将,金戈铁马驰骋在瘴烟迷漫的罗旁大山。
当时的军事形势,兵分十哨(即十路),据古籍所载,各哨统领人如下:
罗旁哨:都司朱钰率领,监军刘经纬。
泷水哨:都司刘天庆、游击章延廪先后率领,监军徐汝阳。
岑溪哨:参将王瑞率领,监军先后有秦舜翰、王原相。
新兴哨:游击陈典率领,监军周浩。
德庆哨:参将倪中化率领,监军沈子岗。
伏洞哨:都司黄允中率领,监军李一迪。
南乡哨:参将徐天麟率领,监军同信宜哨。
茂名哨:参将候熙率领,监军同新兴哨。
信宜哨:参将陈璘率领,监军刘志伊。
张元勋统率十路大军把广袤七百里的罗旁大山团团包围,为防止割据势力北渡大江,西走桂境,特派重兵戍守江防及两广边界。据传说,张元勋率领一支军队从南部深入,辗转于腹地之中。
明军经过半年之间大大小小的战斗,平定此处地方,于1576年10月班师回朝。
关于此事,在《明史·本纪》和列传中多次提及,专叙述皇帝年谱的《本纪》中说:“万历四年,广东罗旁瑶平。”(《明史》卷二十)
罗旁大山平定以后,为了加强对罗旁山区的统治,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朝廷为了有效地控制此处地方,在此建立新的行政区域,把原属德庆州所辖的泷水县升格为州,改称罗定州。罗定州下辖以东为东安(今云浮市区及云安县)、以西为西宁(今郁南)两县!
西宁县就这样正式设置建立了(公元1577年),以何处为县城?县官上任,请风水先生察看山川形势,于是就到如今建城的地方观测,此地的水流合符要求,就在那里筑起城墙。此地当时称为太平都,建县初期,称为城厢。自此,建城就成了西宁县城。
西宁第一任县官为朱宽,广西桂林人,举人出身,在三水县当知县,因廉洁而有政绩,调到新建立的西宁县任知县,主持修筑城池、县署、学署、文庙。
县城周围360丈,城墙连雉堞高一丈九尺,有东南西三个城门,环以壕塘。北以近山建层楼。东门还有月城一座,周围五丈五尺。有窝铺22间,城堞847个,兵马司六拐角楼3座,北樵楼一座
设封门、函口千户所守御,前者周围315丈,城垛510个;后者380丈,城垛600个。
朱宽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秋病逝于西宁,十三年(公元1585年)获上司批准入祀西宁名宦祠。
西宁县在民国3年(1914年)改名为郁南县!西宁县县城(现建城)历时了三百三十七年的历史!一九四九年解放了,郁南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才从建城搬出西江边的都城!从此,都城就成为郁南县县府所在地!
二、从族谱史料记载
据顺德伦教仕版方族谱记载(影印件),瑞义迁西宁县罗旁合水乾隆五十年荣博回乡说人丁九十余
这时当时真实的历史记载,乾隆五十年就是清朝公元1786年,人丁九十余就是合水已有九十多人了,从族谱记载的去查下,合水村已经发展到于字辈这代了!从于字辈往前发展,到今天(指2018年6月)统计,族人已走过232个春秋岁月,已发展到开字辈这代人了!每一代产生约是23年间隔,推算瑞字辈这代,约公元1578年左右,而这个时候是历史上朝廷的十万大军平定了罗旁,设立了西宁县之后,这段历史时期,也是明朝末年,腐朽没落,正要被推翻,于是就会出现战火连连,这样的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这可知当时战火带给人民百姓沉痛灾难!
顺德伦教仕版村 瑞义公正处当时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才从仕版村携家大小离家迁徙,沿西江而上,到当时西宁罗旁(有族谱史料影印件),之后再携家大小迁到合水!
明朝于公元1643年灭亡,被清朝顺治推翻,清朝建立于公元1644年!
在明朝末年,生产力极端落后,战火连连造成的天灾人祸,要想生存下来,就只能迁徏出走,瑞义从仕版沿西江迁来,第一个就来当时的西宁罗旁,是两河交合的地方(西江河和建城河), 之后,又迁到合水,也是两河交合的地方(车滘河和鸡林河),这是瑞义明智选择安居生存之地,几百年后,后人体验到这是风水宝地,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分房发展、人才辈出,象枝叶茂盛样,代代相传!使家族后人更加敬重和缅怀瑞义公作为规划定居的合水黄龙村落(含新屋,八亩,佛子岭,鸡罩湾)的开村始祖!也让子孙后代体会到瑞义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的伟大之处,让后人敬仰和学习!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华伍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文章评论

    还可以输入120字

    请登录后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 {{item.userName}}:{{item.contents}}

      {{item.add_time}} 回复{{item.commentCount}} {{item.praiseCount}}

      • {{p.userName}} {{p.replyUser !=""?"回复"+p.replyUser:""}}:{{p.replyContent}}

        {{p.add_time}} 回复 {{p.praiseCount}}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5-2019 版权所有:中华伍氏网 盗版必究 总法律顾问:伍伟良 备案号:粤ICP备19015942号 技术支持:鼎硕科技  

    回顶部